stat_sf_coordinates()
從 'sf' 對象中提取坐標,並將它們匯總為每個幾何體的一對坐標(x 和 y)。當您將 sf 對象繪製為文本和標簽等幾何圖形時,這很方便(因此 geom_sf_text()
和 geom_sf_label()
依賴於此)。
用法
stat_sf_coordinates(
mapping = aes(),
data = NULL,
geom = "point",
position = "identity",
na.rm = FALSE,
show.legend = NA,
inherit.aes = TRUE,
fun.geometry = NULL,
...
)
參數
- mapping
-
由
aes()
創建的一組美學映射。如果指定且inherit.aes = TRUE
(默認),它將與繪圖頂層的默認映射組合。如果沒有繪圖映射,則必須提供mapping
。 - data
-
該層要顯示的數據。有以下三種選擇:
如果默認為
NULL
,則數據繼承自ggplot()
調用中指定的繪圖數據。data.frame
或其他對象將覆蓋繪圖數據。所有對象都將被強化以生成 DataFrame 。請參閱fortify()
將為其創建變量。將使用單個參數(繪圖數據)調用
function
。返回值必須是data.frame
,並將用作圖層數據。可以從formula
創建function
(例如~ head(.x, 10)
)。 - geom
-
用於顯示數據的幾何對象,可以作為
ggproto
Geom
子類,也可以作為命名去除geom_
前綴的幾何對象的字符串(例如"point"
而不是"geom_point"
) - position
-
位置調整,可以是命名調整的字符串(例如
"jitter"
使用position_jitter
),也可以是調用位置調整函數的結果。如果需要更改調整設置,請使用後者。 - na.rm
-
如果
FALSE
,則默認缺失值將被刪除並帶有警告。如果TRUE
,缺失值將被靜默刪除。 - show.legend
-
合乎邏輯的。該層是否應該包含在圖例中?
NA
(默認值)包括是否映射了任何美學。FALSE
從不包含,而TRUE
始終包含。它也可以是一個命名的邏輯向量,以精細地選擇要顯示的美學。 - inherit.aes
-
如果
FALSE
,則覆蓋默認美學,而不是與它們組合。這對於定義數據和美觀的輔助函數最有用,並且不應繼承默認繪圖規範的行為,例如borders()
。 - fun.geometry
-
該函數接受
sfc
對象並返回與輸入長度相同的sfc_POINT
。如果NULL
,將使用function(x) sf::st_point_on_surface(sf::st_zm(x))
。請注意,如果未投影數據,該函數可能會警告結果不正確,但您可以忽略此錯誤,除非您真正關心確切位置。 - ...
-
其他參數傳遞給
layer()
。這些通常是美學,用於將美學設置為固定值,例如colour = "red"
或size = 3
。它們也可能是配對的 geom/stat 的參數。
細節
sf
對象的坐標可以通過 sf::st_coordinates()
檢索。但是,我們不能簡單地使用 sf::st_coordinates()
,因為雖然文本和標簽隻需要每個幾何圖形一個坐標,但它會為多邊形或直線返回多個坐標。因此,需要執行以下兩個步驟:
-
通過
sf::st_centroid()
或sf::st_point_on_surface()
等函數為每個幾何體選擇一個點。 -
通過
sf::st_coordinates()
從點檢索坐標。
第一步,您可以通過 fun.geometry
使用任意函數。默認使用function(x) sf::st_point_on_surface(sf::st_zm(x))
; sf::st_point_on_surface()
似乎比 sf::st_centroid()
更合適,因為標簽和文本通常旨在放置在多邊形或線條內。 sf::st_zm()
需要事先刪除Z和M維度,否則當幾何體具有M維度時sf::st_point_on_surface()
可能會失敗。
計算變量
這些是由層的 'stat' 部分計算的,可以使用 delayed evaluation 訪問。
-
after_stat(x)
簡單特征的 X 尺寸。 -
after_stat(y)
簡單特征的 Y 維度。
例子
if (requireNamespace("sf", quietly = TRUE)) {
nc <- sf::st_read(system.file("shape/nc.shp", package="sf"))
ggplot(nc) +
stat_sf_coordinates()
ggplot(nc) +
geom_errorbarh(
aes(geometry = geometry,
xmin = after_stat(x) - 0.1,
xmax = after_stat(x) + 0.1,
y = after_stat(y),
height = 0.04),
stat = "sf_coordinates"
)
}
#> Reading layer `nc' from data source
#> `/home/runner/work/_temp/Library/sf/shape/nc.shp' using driver `ESRI Shapefile'
#> Simple feature collection with 100 features and 14 fields
#> Geometry type: MULTIPOLYGON
#> Dimension: XY
#> Bounding box: xmin: -84.32385 ymin: 33.88199 xmax: -75.45698 ymax: 36.58965
#> Geodetic CRS: NAD27
#> Warning: st_point_on_surface may not give correct results for longitude/latitude data
相關用法
- R ggplot2 stat_summary_2d 以二維形式進行分類和匯總(矩形和六邊形)
- R ggplot2 stat_summary 總結唯一/分箱 x 處的 y 值
- R ggplot2 stat_ellipse 計算法行數據橢圓
- R ggplot2 stat_identity 保留數據原樣
- R ggplot2 stat_unique 刪除重複項
- R ggplot2 stat_ecdf 計算經驗累積分布
- R ggplot2 scale_gradient 漸變色階
- R ggplot2 scale_shape 形狀比例,又稱字形
- R ggplot2 scale_viridis 來自 viridisLite 的 Viridis 色標
- R ggplot2 scale_grey 連續灰度色階
- R ggplot2 scale_linetype 線條圖案的比例
- R ggplot2 scale_discrete 離散數據的位置尺度
- R ggplot2 scale_manual 創建您自己的離散尺度
- R ggplot2 scale_colour_discrete 離散色階
- R ggplot2 scale_steps 分級漸變色標
- R ggplot2 should_stop 在示例中用於說明何時應該發生錯誤。
- R ggplot2 scale_size 麵積或半徑比例
- R ggplot2 scale_date 日期/時間數據的位置刻度
- R ggplot2 scale_continuous 連續數據的位置比例(x 和 y)
- R ggplot2 scale_binned 用於對連續數據進行裝箱的位置比例(x 和 y)
- R ggplot2 sec_axis 指定輔助軸
- R ggplot2 scale_alpha Alpha 透明度比例
- R ggplot2 scale_colour_continuous 連續色標和分級色標
- R ggplot2 scale_identity 使用不縮放的值
- R ggplot2 scale_linewidth 線寬比例
注:本文由純淨天空篩選整理自Hadley Wickham等大神的英文原創作品 Extract coordinates from 'sf' objects。非經特殊聲明,原始代碼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譯文未經允許或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