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代码示例 >>用法及示例精选 >>正文


R cophenetic 层次聚类的共表距离


R语言 cophenetic 位于 stats 包(package)。

说明

计算层次聚类的共表距离。

用法

cophenetic(x)
## Default S3 method:
cophenetic(x)
## S3 method for class 'dendrogram'
cophenetic(x)

参数

x

表示层次聚类的 R 对象。对于默认方法,类 "hclust" 的对象或具有 as.hclust() 方法的对象,例如包 cluster 中的 "agnes"

细节

已聚类的两个观测值之间的共表距离定义为两个观测值首次组合成单个簇时的组间差异。请注意,这个距离有很多联系和限制。

可以说,如果原始距离和共表距离之间的相关性很高,则树状图是某些数据的适当总结。否则,它应该简单地被视为聚类算法输出的说明。

cophenetic 是一个通用函数。可以通过为此类类提供 as.hclust() 或更直接的 cophenetic() 方法来添加对表示层次聚类(总索引层次结构)的类的支持。

"dendrogram" 类对象的方法要求树形图对象的所有叶子都具有非空标签。

"dist" 的对象。

例子

require(graphics)

d1 <- dist(USArrests)
hc <- hclust(d1, "ave")
d2 <- cophenetic(hc)
cor(d1, d2) # 0.7659

## Example from Sneath & Sokal, Fig. 5-29, p.279
d0 <- c(1,3.8,4.4,5.1, 4,4.2,5, 2.6,5.3, 5.4)
attributes(d0) <- list(Size = 5, diag = TRUE)
class(d0) <- "dist"
names(d0) <- letters[1:5]
d0
utils::str(upgma <- hclust(d0, method = "average"))
plot(upgma, hang = -1)
#
(d.coph <- cophenetic(upgma))
cor(d0, d.coph) # 0.9911

作者

Robert Gentleman

参考

Sneath, P.H.A. and Sokal, R.R. (1973) Numerical Taxonomy: The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of Numerical Classification, p. 278 ff; Freeman, San Francisco.

也可以看看

dist , hclust

相关用法


注:本文由纯净天空筛选整理自R-devel大神的英文原创作品 Cophenetic Distances for a Hierarchical Clustering。非经特殊声明,原始代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译文未经允许或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