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代碼示例 >>用法及示例精選 >>正文


Python cugraph.community.leiden.leiden用法及代碼示例


用法:

cugraph.community.leiden.leiden(G, max_iter=100, resolution=1.0)

使用 Leiden 算法計算輸入圖的模塊化優化分區

它使用如下所述的 Louvain 方法:

Traag, V. A., Waltman, L. 和 van Eck, N. J. (2019)。從魯汶到萊頓:保證well-connected 社區。科學報告,9(1),5233。doi:10.1038/s41598-019-41695-z

參數

Gcugraph.Graph

cuGraph 圖形類型的圖形說明符

如果不存在鄰接列表,則將計算該鄰接列表。

max_iter整數,可選(默認=100)

這控製了萊頓算法的最大級別/迭代次數。當指定時,算法將在不超過指定的迭代次數後終止。當算法以這種方式提前終止時,不會發生錯誤。

resolution: float/double, optional (default=1.0)

在模塊化公式中稱為 gamma,這會改變社區的規模。更高的分辨率會導致更多的小型社區,更低的分辨率會導致更少的大型社區。默認為 1。

返回

partscudf.DataFrame

大小為 V 的 GPU 數據幀包含兩列,即頂點 id 和分配給它的分區 id。

df[‘vertex’]cudf.Series

包含頂點標識符

df[‘partition’]cudf.Series

包含分配給頂點的分區

modularity_score浮點數

一個浮點數,包含分區的全局模塊化分數。

例子

>>> M = cudf.read_csv(datasets_path / 'karate.csv',
...                   delimiter = ' ',
...                   dtype=['int32', 'int32', 'float32'],
...                   header=None)
>>> G = cugraph.Graph()
>>> G.from_cudf_edgelist(M, source='0', destination='1')
>>> parts, modularity_score = cugraph.leiden(G)

相關用法


注:本文由純淨天空篩選整理自rapids.ai大神的英文原創作品 cugraph.community.leiden.leiden。非經特殊聲明,原始代碼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譯文未經允許或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