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代碼示例 >>用法及示例精選 >>正文


R tau Tau 粒子衰變模式


R語言 tau 位於 boot 包(package)。

說明

tau 數據幀有 60 行和 2 列。

tau 粒子是一種重 electron-like 粒子,由斯坦福直線加速器中心的 Martin Perl 在 1970 年代發現。 tau 粒子產生後不久就會衰變成各種更穩定粒子的集合。大約 86% 的情況下,衰變隻涉及一個帶電粒子。該比率已被獨立測量了 13 次。

one-charged-particle 事件由四種主要的衰變模式以及其他事件的集合組成。四種主要的衰變類型分別表示為 rho、pi、e 和 mu。這些比率分別獨立測量了 6、7、14 和 19 次。由於物理限製,每個實驗隻能估計複合 one-charged-particle 衰減率或主要衰減模式之一的速率。

每個實驗都包含一個涉及多年工作的重大研究項目。實驗的目標之一是估計四種主要衰變模式以外的事件引起的衰變率。這些是不確定的事件,因此本身無法直接觀察到。

用法

tau

格式

該 DataFrame 包含以下列:

rate

衰減率以百分比表示。

decay

實驗中測量的衰變類型。它是一個具有級別 1rhopiemu 的因子。

來源

數據來自

Efron, B. (1992) Jackknife-after-bootstrap 標準誤差和影響函數(帶討論)。 《皇家統計學會雜誌》,B,54, 83-127。

參考

Davison, A.C. and Hinkley, D.V. (1997) Bootstrap Methods and Their Applicati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Hayes, K.G., Perl, M.L. and Efron, B. (1989) Application of the bootstrap statistical method to the tau-decay-mode problem. Physical Review, D, 39, 274-279.

相關用法


注:本文由純淨天空篩選整理自R-devel大神的英文原創作品 Tau Particle Decay Modes。非經特殊聲明,原始代碼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譯文未經允許或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