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編程示例 >>用法及示例精選 >>正文


Python ArcGIS hillshade用法及代碼示例

本文簡要介紹 python 語言中 arcgis.raster.functions.hillshade 的用法。

用法:

arcgis.raster.functions.hillshade(dem, azimuth=215.0, altitude=75.0, z_factor=0.3, slope_type=1, ps_power=None, psz_factor=None, remove_edge_effect=None, astype=None, hillshade_type=0)

返回:

應用了函數的輸出柵格。給它。

山體陰影是表麵的灰度 3D 模型,它考慮了太陽的相對位置來對圖像進行陰影處理。有關詳細信息,請參閱 hillshade functionHow hillshade works

山體陰影函數的參數如下:

Parameter

Description

dem

從 DEM 創建所需的 Raster / ImageryLayer 對象。

azimuth

可選浮點數。方位角是太陽沿地平線的相對位置(以度為單位)。該位置由從正北順時針測量的太陽角度表示。方位角 0 度表示北,東為 90 度,南為 180 度,西為 270 度。

此參數僅在hillshade_type 為 0(0 = 傳統)時有效。默認值為 215 度,即來自西南方向。

altitude

可選浮點數。高度是太陽在地平線以上的仰角,範圍從 0 到 90 度。 0 度的值表示太陽在地平線上,即與參考係在同一水平麵上。 90 度的值表示太陽直接在頭頂。

此參數僅在hillshade_type 為 0(0 = 傳統)時有效。默認值為高於地平線 75 度。

z_factor

可選浮點數。用於轉換高程值的比例因子有兩個目的:

  • 將高程單位(例如米或英尺)轉換為數據集的水平坐標單位,可以是英尺、米或度。

  • 為視覺效果添加垂直誇張。

默認值為 0.3。

slope_type

(10.2 新增)可選浮點數。

可用的選項是 -
  • 1=學位

  • 2=百分比

  • 3=縮放。

默認值為 1。

ps_power

(10.2 新增)可選浮點數。當查看器在Map顯示上放大和縮小時,像素大小功率考慮了海拔變化(或比例)。與 SCALED 斜坡類型一起使用。

psz_factor

(10.2 新增)可選浮點數。像素尺寸因子控製 z_factor 變化的速率。與 SCALED 斜坡類型一起使用。

remove_edge_effect

(10.2 新增)可選布爾值。使用此選項將避免沿柵格邊可能出現的任何重采樣偽影。可選的布爾值。

  • False - 將統一應用雙線性重采樣以重采樣輸出。

  • True - 雙線性重采樣將用於對輸出進行重采樣,但沿柵格邊或 NoData 像素旁邊的情況除外。

astype

可選字符串。指定輸出像素類型。可用選項是 - “C128” | “C64” | “F32” | “F64” | “S16” | “S32” | “S8” | “U1” | “U16” | “U2” | “U32” | “U4” | “U8”。默認為無。

hillshade_type

可選的整數。控製山體陰影的照明源。

  • 0 = 傳統的。從單個照明方向計算山體陰影。您可以設置方位角和高度參數來控製光源的位置。這是默認設置。

  • 1 = Multi-directional。結合來自多個來源的光來表示地形的增強可視化。

默認值為 0。

例子:

# Usage Example 1: Produces a hillshade of the input raster with the sun located east and 80 degrees overhead.

hillshade_op = hillshade(raster, azimuth=90, altitude=80)

相關用法


注:本文由純淨天空篩選整理自arcgis.com大神的英文原創作品 arcgis.raster.functions.hillshade。非經特殊聲明,原始代碼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譯文未經允許或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